当前位置
主页 > 产品中心 > 产品四类 >
七夕古诗全文阅读(60章)
2023-05-20 18:08
本文摘要:内容简介:每年夏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。因为这天运动的主要到场者是少女,而节日运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,故而人们称这天为“乞巧节”或“少女节”、“女儿节”。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,也是已往女人们最为重视的日子。在这一天晚上,妇女们穿针乞巧,祈祷福禄寿运动,星期七姐,仪式虔诚而隆重,陈列花果、女红,各式家具、用具都精致小巧、惹人喜爱。七夕(白居易) 烟霄微月澹长空,银汉秋期万古同。几许欢情与离恨,年年并在此宵中。

亚搏手机版app下载

内容简介:每年夏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。因为这天运动的主要到场者是少女,而节日运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,故而人们称这天为“乞巧节”或“少女节”、“女儿节”。

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,也是已往女人们最为重视的日子。在这一天晚上,妇女们穿针乞巧,祈祷福禄寿运动,星期七姐,仪式虔诚而隆重,陈列花果、女红,各式家具、用具都精致小巧、惹人喜爱。七夕(白居易) 烟霄微月澹长空,银汉秋期万古同。几许欢情与离恨,年年并在此宵中。

【作者简介】 白居易(772—846)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今陕西渭南人。早年热心济世,强调诗歌的政治功效,并力图通俗,所作《新乐府》、《秦中吟》共六十首,确实做到了“唯歌生民病”、“句句必尽规”,与杜甫的“三吏”、“三别”同为著名的诗史。

长篇叙事诗《长恨歌》、《瑟瑟行》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。中年在政界中受了挫折,“宦途自此心长别,世事从今口不开”,但仍写了许多好诗,为黎民做过许多好事,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。晚年寄情山水,也写过一些小词。赠刘禹锡诗云: “古歌旧曲君休听, 听取新词《杨柳枝》”,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。

其中《花非花》一首,颇具朦胧之美,后世词人如欧阳修、张先、杨慎,都极为赞赏。七夕(崔颢) 长安城中月如练,家家此夜持针线。

仙裙玉佩空自知,天上人间不相见。长信深阴夜转幽,瑶阶金阁数萤流。

班姬此夕愁无限,河汉三更看斗牛。【作者简介】 崔颢(hào)(约公元704—754年),汉族,唐朝汴州(今河南开封市)人,诗人,唐玄宗开元11年(公元723年)进士。

《旧唐书·文苑传》把他和王昌龄、高适、孟浩然并提,但他宦海浮沉,终不得志。牵牛织女(杜甫) 牵牛出河西,织女处其东。万古永相望,七夕谁见同。

神光意难候,此事终蒙胧。飒然精灵合,何须秋遂通。

亭亭新妆立,龙驾具曾空。世人亦为尔,祈请走儿童。

称家随丰俭,白屋达公宫。膳夫翊堂殿,鸣玉凄房栊。曝衣遍天下,曳月扬微风。蛛丝小人态,曲缀瓜果中。

初筵裛重露,日出甘所终。嗟汝未嫁女,秉心郁忡忡。

防身动如律,勉力机杼中。虽无姑舅事,敢昧织作功。

明显君臣契,咫尺或未容。义无弃礼法,恩始匹俦恭。小大有佳期,戒之在至公。周遭苟龃龉,丈夫多英雄。

【作者简介】 杜甫(712~770年),字子美,号“少陵野老”,一号“杜陵野老”、“杜陵布衣”,中国唐朝现实主义诗人。祖籍湖北襄阳(今湖北省襄樊市),生于河南巩县(今巩义市)。因其曾任左拾遗、检校工部员外郎,因今后世称其杜拾遗、杜工部;又因为他搭草堂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陵,也称他“杜少陵”、“杜草堂”。

秋夕(杜牧) 银烛秋光冷画屏,轻罗小扇扑流萤。天阶夜色凉如水,坐看牵牛织女星。

鹊桥仙(范成大) 双星良夜,耕慵织懒,应被群仙相妒。娟娟月姊满眉颦,更无奈、风姨吹雨。相逢草草,争如休见,重搅分别心绪。

新欢不抵旧愁多,倒添了、新愁回去。行香子(李清照) 草际鸣蛩,惊落梧桐,正人间、天上愁浓。

云阶月地,关锁千重。纵浮槎来,浮槎去,不相逢。星桥鹊驾,经年才见,想离情、别恨难穷。

牵牛织女,莫是离中。甚霎儿晴,霎儿雨,霎儿风。马嵬(李商隐) 外洋徒闻更九州,他生未卜今生休。

空闻虎旅传宵柝,无复鸡人报晓筹。这天六军同驻马,其时七夕笑牵牛。如何四纪为天子,不及卢家有莫愁。

辛未七夕(李商隐) 恐是仙家好分别,故教迢递作佳期。由来碧落银河畔,可要金风玉露时。清漏渐移相望久,微云未接过来迟。

岂能无意酬乌鹊,惟与蜘蛛乞巧丝。二郎神(柳永) 炎光谢。

过暮雨、芳尘轻洒。乍露凉风清庭户爽,天如水、玉钩遥挂。应是星娥嗟久阻,叙旧约、飚轮欲驾。

极目处、微云暗度,耿耿银河高泻。闲雅。须知此景,古今无价。运巧思穿针楼上女,抬粉面、云鬟相亚。

钿合金钗私语处,算谁在、回廊影下。愿天上人间,占得欢娱,年年今夜。七夕(罗隐) 络角星河菡萏天,一家欢笑设红筵。应倾谢女珠玑箧,尽写檀郎美丽篇。

香帐簇成排窈窕,金针穿罢拜婵娟。铜壶漏报天将晓,惆怅佳期又一年。

他乡七夕(孟浩然) 他乡逢七夕,旅馆益羁愁。不见穿针妇,空怀祖国楼。绪风初减热,新月始登秋。

谁忍窥河汉,迢迢问斗牛。七夕(孟郊) 河滨织女星,河畔牵牛郎。未得渡清浅,相对遥相望。

【作者简介】 孟郊,(751~814),唐代诗人。字东野。汉族,湖州武康(今浙江德清)人,祖籍平昌(今山东临邑东北),先世居洛阳(今属河南)。

唐代著名诗人。现存诗歌500多首,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,代表作有《游子吟》。有“诗囚”之称,又与贾岛齐名,人称“郊寒岛瘦”。元和九年,在阌乡(今河南灵宝)因病去世。

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。鹊桥仙(秦观) 纤云弄巧,飞星传恨,银汉迢迢暗度。金风玉露一相逢,便胜却人间无数。

柔情似水,佳期如梦,忍顾鹊桥归路。两情若是久长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。七夕(权德舆) 【其一】 佳期人不见,天上喜新秋。

玉珮沾清露,香车渡浅流。工具一水隔,迢递两年愁。

别有穿针处,微明月映楼。【其二】 今日云輧渡鹊桥,应非脉脉与迢迢。家人竞喜开妆镜,月下穿针拜九霄。

【作者简介】 权德舆(759~818),中国唐代唐德宗、宪宗时期的政治家、文学家。字载之,天水略阳(今甘肃秦安)人。祖辈迁居润州(今镇江)丹徒。

权德舆门第源远,自十二祖前秦符坚的仆射安邱公权翼以来,世代为官。父权皋,曾为安禄山幕僚,“安史之乱”前,他坚决逃离安禄山,义勇为时人称道。

权德舆从小智慧勤学,“三岁知变四声,四岁能为诗”,十五岁有文章百篇,小有名气。公元792年,经人推荐,被唐德宗征为太常博士,转右补阀。七夕(宋之问) 【原文】 传道仙星媛,年年会水隅。

停梭借蟋蟀,留巧付蜘蛛。去昼从云请,归轮伫日输。莫言相见阔,天上日应殊。

【作者简介】 宋之问,字延清,一名少连,汉族,汾州(今山西汾阳市)人。一说虢州弘农(今河南灵宝县)人。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。

七夕醉答君东(汤显祖) 玉名堂开春翠屏,新词传唱《牡丹亭》。伤心拍遍无人会,自掐檀痕教小伶。【作者简介】 汤显祖(1550—1616),中国明代戏曲家、文学家。

字义仍,号海若、若士、清远道人。汉族,江西临川人。

公元1583年(万历十一年)中进士,任太常寺博士、礼部主事,因弹劾申时行,降为徐闻典史,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,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,未再出仕。曾从罗汝芳念书,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。

在戏曲创作方面,阻挡拟古和拘泥于格律。作有传奇《牡丹亭》、《邯郸记》、《南柯记》、《紫钗记》,合称《玉茗堂四梦》,以《牡丹亭》最著名。在戏曲史上,和关汉卿、王实甫齐名,在中国以致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职位,被誉为“东方的莎士比亚”。七夕夜女歌(佚名) 婉娈不终夕,一别周年期。

桑蚕不作茧,尽夜长悬丝。迢迢牵牛星(佚名) 迢迢牵牛星,皎皎河汉女。

纤纤擢素手,札札弄机杼。终日不成章,泣涕零如雨。

河汉清且浅,相去复几许? 盈盈一水间,脉脉不得语。七夕(徐凝) 一道鹊桥横渺渺,千声玉佩过玲玲。分别另有经年客,怅望不如河鼓星。鹧鸪天(晏几道) 当日佳期鹊误传,至今犹作断肠仙。

桥成汉渚星波外,人在鸾歌凤舞前。欢尽夜,别经年,别多欢少怎样天。情知此会无长计,咫尺凉蟾亦未圆。【作者简介】 晏几道(1030-1106,一说1038—1110 ,一说1038-1112),男,汉族,字叔原,号小山,著名词人,抚州临川文港沙河(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)人。

晏殊第七子。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、乾宁军通判、开封府判官等。

性孤独,晚年家境中落。词风哀感缱绻、清壮顿挫。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,称晏殊为大晏,称晏几道为小晏。《雪浪斋日记》云:“晏叔原工小词,不愧六朝宫掖体。

”《鹧鸪天》中“舞低杨柳楼心月,歌尽桃花扇底风。”两句受人赞赏。

七夕(杨璞) 未会牵牛意若何,须邀织女弄金梭。年年乞与人间巧,不道人间巧已多。韩庄闸舟中七夕(姚燮) 木兰桨子藕花乡,唱罢厅红晚气凉。

烟外柳丝湖外水,山眉澹碧月眉黄。七夕(祖咏) 闺女求天女,更阑意未阑。玉庭开粉席,罗袖捧金盘。

向月穿针易,临风整线难。不知谁得巧,明旦试相看。【作者简介】 祖咏,唐代诗人。洛阳(今属河南)人。

生卒年不详。少有文名,擅长诗歌创作。与王维友善。王维在济州赠诗云:“结交二十载,不得一日展。

贫病子既深,契阔余不浅。”(《赠祖三咏》)其漂泊不遇的情况可知。

开元十二年(724),进士及第,恒久未授官。后入仕,又遭迁谪,仕途落拓,后归隐汝水一带。七夕(李贺) 别浦目前暗,罗帷午夜愁。

鹊辞穿线月,花入曝衣楼。天上分金镜,人间望玉钩。钱塘苏小小,更值一年秋。

行香子·七夕(李清照) 草际鸣蛩,惊落梧桐, 正人间、天上愁浓。云阶月地,关锁千重。纵浮槎来,浮槎去,不相逢。星桥鹊驾,经年才见, 想离情、别恨难穷。

亚搏体育app官网入口

牵牛织女,莫是离中。甚霎儿晴,醍儿雨,醍儿风。

【作者简介】: 李清照(1084-1155?)号易安居士,齐州章丘(今属山东济南)人,以词著称,有较高的艺术造诣。父李格非为其时著名学者,夫赵明诚为金石考证家。早期生活优裕,与明诚配合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。

金兵入据中原,流寓南方,明诚病死,境遇孤苦。所作词,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,后期多叹伤身世,情调感伤,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纪念。

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,自辟途径,语言清丽。论词强调协律,崇尚典雅、情致,提出词“别是一家”之说,阻挡以作诗文之法作词。并能诗,留存不多,部门篇章感时咏史,情辞慷慨,与其词风差别。

有《易安居士文集》、《易安词》,已散佚。后人有《漱玉词》辑本。今人有《李清照集校注》。(《辞海》1989年版)鹊桥仙(朱淑真) 巧云妆晚,西风罢暑,小雨翻空月坠。

牵牛织女几经秋,尚几多、离肠恨泪。微凉入袂,幽欢生座,天上人间满足。何如暮暮与朝朝,更改却、年年岁岁。【作者简介】 朱淑真(约1135~约1180),号幽栖居士,宋代女诗人,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。

南宋初年时在世,祖籍歙州(治今安徽歙县),《四库全书》中定其为“浙中海宁人”,一说浙江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生于仕宦之家。夫为文法小吏,因志趣不合,伉俪不睦,终致其抑郁早逝。又传淑真过世后,怙恃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。

其余生平不行考,素无定论。现存《断肠诗集》、《断肠词》传世,为劫后余篇。折桂令·七夕赠歌者(乔吉) 崔徽休写丹青,雨弱云娇,水秀山明。箸点歌唇,葱枝纤手,好个卿卿。

水洒不着春妆整整,风吹的倒玉立亭亭, 浅醉微醒,谁伴云屏? 今夜新凉,卧看双星。七夕观织女诗(王鉴) 牵牛悲殊馆。织女悼离家。

一稔期一宵。此期良可嘉。

赫奕玄门开。飞阁郁嵯峨。隐隐驱千乘。

阗阗越星河。六龙奋瑶辔。文螭负琼车。

火丹秉瑰烛。素女执琼华。

绛旗若吐电。朱盖如振霞。

云韶何嘈嗷。灵鼓鸣相和。停轩纡高盻。眷予在岌峨。

泽因芳露沾。恩附兰风加。明发相从游。

翩翩鸾鷟罗。同游差别观。

念子忧怨多。敬因三祝末。

以尔属皇娥。【作者简介】 王鉴,字茂高,堂邑(江苏六合北)人也。生卒不详,父濬,御史中丞。鉴少以文笔著称,初为元帝琅邪国侍郎。

睿称帝,拜驸马都尉、奉朝请,出补永兴令。上将军王敦请为记室参军,未就而卒。时年四十一。七夕咏牛女诗(谢灵运) 火逝首秋节。

新明弦月夕。月弦光照户。秋首风入隙。

凌峰步曾崖。凭云肆遥脉。徙倚西北庭。

竦踊东南觌。纨绮无报章。

河汉有骏轭。【作者简介】 谢公义(385年-433年),字灵运,浙江会稽人(今绍兴),原为陈郡谢氏士族,汉族。

东晋名将谢玄之孙,谢瑍幼子,小名“客”,人称谢客。又以袭封康乐公,称谢康公、谢康乐。

著名山水诗人,主要创作运动在刘宋时代,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。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。由灵运始,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门户。七夕咏牛女诗(袁淑) 秋动清风扇。

火移炎气歇。广檐含夜荫。

高轩通夕月。安步巡芳林。倾望极云阙。

组幕萦汉陈。龙驾凌霄发。谁云长河遥。颇剧促筵越。

沈情未申写。飞光已飘忽。来对眇难期。今欢自兹没。

【作者简介】 袁淑(408—453)南朝宋大臣。字阳源,陈郡阳夏(今太康)人。

初任彭城王义康司徒祭酒,后任太子中庶子。元嘉二十六年(449年),迁尚书吏部郎。其年秋,宋大肆北伐,袁淑出任始兴王征北长史。

征还任御史中丞、太子左卫率。元嘉三十年太子邵杀文帝,淑不从邵,亦被杀。世祖即位,赠侍中、太尉,谥忠宪公。

有文集。七夕月下诗(何偃) 远山敛氛寝,广庭扬月波。气往风集隙,秋还露泫柯。节期既已孱,中宵振绮罗。

来欢讵终夕,收泪泣分河。【作者简介】 公元四一三年至四五八年,字仲弘,庐江潜人,何尚之中子。生于晋安帝义熙九年,卒于宋武帝大明二年,年四十六岁。

州辟仪曹从事。举秀才。元嘉中,位太子中庶子,历侍中,掌诏诰。时尚之为司空尚书令,偃居门下,父子并处秘密,甚得时誉。

孝武帝时,迁吏部尚书。与颜竣有隙,心不自安,遂得悸疾。孝武帝遇之厚,倍加治疗,始得瘥。

时帝长女山阴公主爱倾一时,配偃子戢。及卒,帝为之哭伤不已,谥曰靖。偃好谈玄,曾注庄子逍遥篇,与文集十九卷,(《隋志注》作八卷,《两唐书志》作十六卷。

此从《隋书志》)并行于世。和王义兴七夕诗(鲍照) 宵月向掩扉,夜雾方当白。

寒机思孀妇,秋堂泣征客。匹命无单年,偶影有双夕。暂交金石心,须臾云雨隔。

【作者简介】 鲍照(约415年~466年)南朝宋文学家,与颜延之、谢灵运合称“元嘉三大家”。字明远,汉族,祖籍东海(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,辖区包罗今江苏北部),久居建康(今南京)。门第贫贱,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,任前军参军。

刘子顼作乱,照为乱兵所杀。他长于乐府诗,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生长起了很重要的作用。有《鲍参军集》。七夕诗(萧衍) 白露月下团,秋风枝上鲜。

瑶台含碧雾,罗幕生紫烟。妙会非绮节,佳期乃凉年。

玉壶承夜急,兰膏依晓煎。昔悲汉难越,今伤河易旋。

怨咽双断念,凄悼两情悬。【作者简介】 梁武帝萧衍(464年-549年),字叔达,小字练儿。

南兰陵(今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)人。南梁政权的建设者,庙号高祖。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,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。

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、丹阳尹知事,母张尚柔。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,南齐中兴二年(502年),齐和帝被迫“禅位”于萧衍,南梁建设。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,在南朝的天子中列第一位。在位颇有政绩,在位晚年发作“侯景之乱”,国都陷落,被侯景囚禁,死于台城,享年八十六岁,葬于修陵,谥为武帝,庙号高祖。

七夕诗(何逊) 仙车驻七襄,凤驾出天潢。月映九微火,风吹百合香。来欢暂巧笑,还泪已沾裳。

依稀如洛汭,倐忽似高唐。分别未得语,河汉渐汤汤。

【作者简介】 何逊(?-518),南朝齐、梁文学家。字仲言,东海郯(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)人,侨居丹徒。

曾祖承天,宋御史中丞,曾考定《元嘉历》。逊八岁能诗,二十岁左右举秀才,同时诗人范云览其试策,大加歌颂,就此结为忘年交。诗为沈约所赏。

逊身世贫寒,仕途很不自得。天监中,为奉朝请,迁中卫建安王萧伟水曹行参军,随任江州(今江西九江)。后还建康(今南京),一度得武帝赏识,旋为所弃,出为安西安成王萧秀参军、兼尚书水部郎,除仁威庐陵王萧续记室,复随府江州,卒于任所。后人因称“何记室”或“何水部”。

七夕诗(庾信) 牵牛遥映水,织女正登车。星桥通汉使,机石逐仙槎。隔河相望近,经秋离别赊。

愁将今夕恨,复著明年花。【作者简介】 庾信(513—581)字子山,小字兰成,北周时期人。

南阳新野(今属河南)人。七夕诗(江总) 汉曲天榆冷,河滨月桂秋。婉娈期今夕,飘颻渡浅流。轮随列宿动,路逐彩云浮。

横波翻泻泪,束素反缄愁。此时机杼息,独向红粧羞。【作者简介】 江总(519~594)著名南朝陈大臣、文学家。

字总持,祖籍济阳考城(今河南兰考)。身世高门,幼聪敏,有文才。

年十八,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,迁尚书殿中郎。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,官至太常卿。七夕诗二首(王翙) 【一】 天河横欲晓,凤驾俨应飞。落月移妆镜,浮云动别衣。

欢逐今宵尽,愁随还路归。犹将宿昔泪,更上去年机。

亚搏手机版app下载

【二】 终年恒弄杼,今夕始停梭。却镜看斜月,移车渡浅河。

长裙动星佩,轻帐揜云罗。旧愁虽暂止,新愁还复多。【作者简介】 王翙,生卒年不详,字元恭,琅邪临沂人。

南朝梁王筠之孙,仕陈历太子洗马、中舍人。陈亡,与弟王胄俱为学士。炀帝即位,授秘书郎。卒官。

有《七夕诗二首》。七夕诗(张文恭) 凤律惊秋气,龙梭静夜机。

星桥百枝动,云路七香飞。映月回雕扇,凌云曳绮衣。含情问华幄,流态入重帷。欢馀夕漏尽,怨结晓骖归。

谁念分河汉,还忆两心违。奉和七夕宴悬圃应制二首(许敬宗) 【原文】一 牛闺临浅汉,鸾驷涉秋河。

两怀萦别绪,一宿庆停梭。星模铅里靥,月写黛中蛾。奈许今宵度,长婴离恨多。【原文】二 婺闺期今夕,蛾轮泛浅潢。

迎秋伴暮雨,待暝合神光。荐寝低云鬓,呈态解霓裳。喜中愁漏促,别后怨天长。【作者简介】 许敬宗(592-672年9月20日),字延族,杭州新城人。

少有文名,隋大业中,举秀才,授淮阳郡司法书佐,不久入谒者台,奏通事舍人事。其父许善心被宇文化及杀害后,许敬宗即到场李密瓦岗起义军,为元帅府记室。

瓦岗军失败后降唐。后唐太宗闻其名,召为文学馆学士。公元634年(贞观八年),累除著作郎,兼修国史,不久改中书舍人。七夕看新妇隔巷停车(陈子良) 七夕看新婦隔巷停車(一作陳伯材詩) 隔巷遥停幰,非复为来迟。

只言更尚浅,未是渡河时。【作者简介】 陈子良[公元?年至六三二年],字不详,吴人。生年不详,卒于唐太宗贞观六年(公元632年)。

在隋时,任军事统帅杨素的记室(掌章表书记文檄的官员)。入唐,官右卫率府长史。

与萧德言、庾抱,同为隐太子学士。子良著有文集十卷,《两唐书志》传于世。七夕泛舟二首(卢照邻) 【原文】一 汀葭肃徂暑,江树起初凉。

水疑通织室,舟似泛仙潢。连桡渡急响,鸣棹下浮光。日晚菱歌颂,风烟满夕阳。

【原文】二 凤杼秋期至,凫舟野望开。微吟翠塘侧,延想白云隈。

石似支机罢,槎疑犯宿来。天潢殊漫漫,日暮独悠哉。

【作者简介】 卢照邻(636年-695年),唐代诗人。字升之,自号幽忧子,汉族,幽州范阳(治今河北省涿州市)人,拜孙思邈为师,以行医为生。他与王勃、杨炯、骆宾王以文词齐名,世称“王杨卢骆”,号为“初唐四杰”。

和东观群贤七夕临泛昆明池(任希古) 秋风始摇落,秋水正澄鲜。飞眺牵牛渚,激赏镂鲸川。岸珠沦晓魄,池灰敛曙烟。泛查分写汉,仪星别构天。

云光波处动,日影浪中悬。惊鸿絓蒲弋,游鲤入庄筌。

萍叶疑江上,菱花似镜前。长林代轻幄,细草即芳筵。文峰开翠潋,笔海控清涟。不挹兰樽圣,空仰桂舟仙。

【作者简介】 任希古(全唐诗云:一作知古,一作奉古),字敬臣(新唐书本传作任敬臣字希古,此从全唐诗),棣州(今阳信翟王)人,生卒年均不详,约唐太宗贞观末年(公元650年)前后在世。五岁丧母,刻志从学。

年十六,刺史崔枢欲举秀才,自以学未广,遁去。又三年,卒业,举孝廉。

永徽初,与郭正一、崔融等同为薛元超所荐,授著作局正字。父丧服终,迁秘书郎。虞世南甚器其人,召为弘文馆学士,俄授越王府西阁祭酒,许王文学。

后复为弘文馆学士,终太子舍人。著有文集十卷(旧唐书志作五卷,此重新唐书志)传于世,留世诗文仅6篇。


本文关键词:亚搏手机在线登录入口,七夕,古诗,全文,阅读,60章,内容简介,每年

本文来源:亚搏手机版app下载-www.jsknhb.com

联系方式

电话:065-517445906

传真:056-311703380

邮箱:admin@jsknhb.com

地址: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乌拉特前旗用海大楼575号